如何处理水泥磨产生“包球”现象
作者:hesper 日期:2008-05-07
“包球”又称糊球,是粉磨作业中常见的不正常现象,多发生在水泥磨上。
磨内温度高时,通风量相应减少,粉磨阻力相应增大。当磨内温度高于120℃、物料比表面积达120m2/k g 时,物料在研磨体的冲击下,即可带上电荷,吸附在研磨体、衬板和隔仓板上;同时,细料本身也会因所带电荷的不同而互相吸附,形成小片状。这种现象称为“包球”。
磨内温度越高、物料磨得越细,“包球”现象就越严重。
“包球”发生后,研磨体被物料包裹,衬板上吸附着一层物料。在这种情况下,缓冲作用大为加重,磨音低沉,有时还有“呜呜”声;隔仓板和出料篦板的篦缝被物料堵塞,致喂料量被迫减少,磨机产量下降,产品细度增粗(但比表面积提高);同时,磨机和出磨提升机电流下降;出磨物料和出磨气体的温度都上升;产品筛余物中有薄片状物料。这种薄片是在吸附作用下形成的,用手指轻压即成细粉。
“包球”发生后,磨内温度很高,衬板可能翘起,又由于磨内料量很少,钢球对衬板的冲击力增强,一仓衬板螺栓可能断脱;由于磨内温度很高,磨出的水泥“发黏”,输送设备容易堵塞,且磨机出口大,瓦温度很高(有的达80℃以上),可能发生烧瓦事故。
磨内温度高时,通风量相应减少,粉磨阻力相应增大。当磨内温度高于120℃、物料比表面积达120m2/k g 时,物料在研磨体的冲击下,即可带上电荷,吸附在研磨体、衬板和隔仓板上;同时,细料本身也会因所带电荷的不同而互相吸附,形成小片状。这种现象称为“包球”。
磨内温度越高、物料磨得越细,“包球”现象就越严重。
“包球”发生后,研磨体被物料包裹,衬板上吸附着一层物料。在这种情况下,缓冲作用大为加重,磨音低沉,有时还有“呜呜”声;隔仓板和出料篦板的篦缝被物料堵塞,致喂料量被迫减少,磨机产量下降,产品细度增粗(但比表面积提高);同时,磨机和出磨提升机电流下降;出磨物料和出磨气体的温度都上升;产品筛余物中有薄片状物料。这种薄片是在吸附作用下形成的,用手指轻压即成细粉。
“包球”发生后,磨内温度很高,衬板可能翘起,又由于磨内料量很少,钢球对衬板的冲击力增强,一仓衬板螺栓可能断脱;由于磨内温度很高,磨出的水泥“发黏”,输送设备容易堵塞,且磨机出口大,瓦温度很高(有的达80℃以上),可能发生烧瓦事故。
- 1